最后更新:2023-10-01 22:06:30
地文、守田、羊眼半夏、蝎子草、麻芋果、三步跳、和姑
块茎圆球形,直径1~2厘米,具须根。叶2~5枚,有时1枚。叶柄长15~20厘米,基部具鞘,鞘内、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(叶柄顶头)有直径3~5毫米的珠芽,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;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,为全缘单叶,长2~3厘米,宽2~2.5厘米;老株叶片3全裂,裂片绿色,背淡,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,两头锐尖,中裂片长3~10厘米,宽1~3厘米;侧裂片稍短;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圆齿,侧脉8~10对,细弱,细脉网状,密集,集合脉2圈。
花序柄长25~30(~35)厘米,长于叶柄。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,管部狭圆柱形,长1.5~2厘米;檐部长圆形,绿色,有时边缘青紫色,长4~5厘米,宽1.5厘米,钝或锐尖。肉穗花序:雌花序长2厘米,雄花序长5~7毫米,其中间隔3毫米;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,长6~10厘米,直立,有时“S”形弯曲。
浆果卵圆形,黄绿色,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。花期5~7月,果8月成熟。
半夏除内蒙古、新疆、青海、西藏尚未发现野生的以外,全国各地广布,生长于海拔2500米以下,常见于草坡、荒地、玉米地、田边或疏林下,是旱地中的杂草之一。主产于四川、湖北、安徽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南,此外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也有生产。朝鲜、日本也有。
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。用于痰多咳喘,痰饮眩悸,风痰眩晕,痰厥头痛,呕吐反胃,胸脘痞闷,梅核气;生用外治痈肿痰核。
性味:辛温,有毒。
归经:入脾、胃经。
功能: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。
主治:湿痰阴塞,痰饮咳嗽,胸部胀满,呕吐恶心,痰饮眩悸,妊娠呕吐。
功效与作用:和胃止呕、燥湿祛痰、散结消肿。其原理已知者为:
1、镇吐。制半夏丸剂、半夏煎剂对试验动物有镇吐作用。生半夏流浸膏、生半夏粉剂(经高温处理)也有镇吐作用。
2、催吐。生半夏及其未经高温处理的流浸膏有催吐作用,这与前人所有说的“半夏生令人吐”相符。但生半夏粉剂经济高温处理后则可除去催吐成分,而保留镇吐作用。
3、镇静。有效成分为一种生物硷。其水溶性煮沸滤过液对呼吸运动有轻度镇静作用。
4、降眼压。半夏水溶性煮沸过液内服后,能使眼压轻度下降。
此外,临床观察认为还有化痰止咳作用。
免责声明
①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发布,本网不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与完整性。
②本站仅提供平台作用,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与连带责任。
③对于转载文章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,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,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。
④本站尊重他人的劳动,文章中的内容或图片如有不良/侵权信息,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。侵权举报>>
投稿微信:ycpf_com(请备注投稿)
合作微信:ycpf_com(请备注合作)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服务协议 | 招聘信息 | 用户反馈 | 法律声明
Copyright © 2015- All Rights Reserved 药材批发网版权所有
本站网络实名:药材批发网